内平衡与外平衡热力膨胀阀有什么不一样?怎么 选择?


压力采集点不同

·    ‌             内平衡式:膜片下方感受膨胀阀出口处压力(即蒸发器入口压力),通过阀体内部通传递压力。

·    ‌            外平衡式:膜片下方通过外接管感受蒸发器出口处压力

 ‌   适用场景差异

·    ‌            内平衡式适用于蒸发器压降小的系统

·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如蒸发器管路短、阻力小、无分液器的场景(例如家用空调、小型制冷设备)。

·               若用于高压降系统,会导致阀门开度不足,蒸发器利用率降低,制冷效率下降。

·    ‌          外平衡式适用于蒸发器压降大的系统

·              适用于以下情况:

·              蒸发器盘管长、管径细、多根盘管并联共用分液器;

·              蒸发器压降超过对应蒸发温度1℃(如R22系统);

·             板式换热器、壳管式蒸发器或换热量大的机组。

·             可精准控制蒸发器出口过热度,避免因压降导致供液不足。

结构与性能差异

对比项

内平衡式

外平衡式

平衡管

无外部接管

需外接平衡管至蒸发器出口

价格

较高(结构更复杂)

较低

故障点

较少(无外部管路)

平衡管可能泄漏或堵塞

控制精度

压降大时误差明显

适应高压降,过热度控制更准

 

二、选择原则

优先评估蒸发器压降

·            计算蒸发器进出口压力差:若ΔP使饱和蒸发温度降低≥1℃,必须选外平衡式。

·           例如:R22系统中,压降ΔP₀≥对应蒸发温度1℃的压差值时,需用外平衡阀。

根据系统特性选择

·    ‌      选外平衡式的场景

·          采用分液器、多路蒸发器并联;

·         板式/壳管式蒸发器(压降大);

·         大冷量机组或温度波动大的系统。

·    ‌      选内平衡式的场景

·         蒸发器阻力小(如短直管)、批量生产的小型设备;

·            追求安装简易性和成本控制。

调试与安装注意

·     外平衡阀的感温包需固定在蒸发器出口水平回气管上,远离压缩机吸气口1.5米以上,  积液管路影响信号准确性。

总结‌:选择核心取决于‌蒸发器压降‌。高压降系统(压降>1℃等效值)或复杂管路必选外平衡式;低压降小型系统可选用内平衡式以简化结构。实际应用中,90%的商用制冷系统因分液器或长管路需采用外平衡阀

 


相关阅读